2006年10月15日

民主政治与反对党

《笑看风云》专栏文章 (19/11/2003):

刘泰安

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就是议会选举。选举与民主的关系,正是前者是手段或方法,而后者则是目标或目的。虽然有选举不一定代表有民主,但选举乃追求民主、达致民主的重要途径,则殆无疑问。正因有选举,所以才有朝野政党的对立和竞争。没有反对党的民主政治,实在不可思议!

我国前任首相敦马哈迪,在上月杪主持他生平最后一次的巫统最高理事会议过后,在记者会上坦承,我国仍然需要反对党的存在,以便监督和鞭策政府的施政。

这位曾经叱吒风云22载的国阵前领导人,虽在任内空前地掉失丹、丁两州的执政权给反对党,却未因此对反对党深恶痛绝,临别还肯定反对党存在的意义。其信服民主的胸襟,比起日前宣称要在下届大选实现州内“零度反对党”指标的某州务大臣,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众所周知,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执政党与反对党实属“正反相倚、正反相彰”的“最佳拍档”。执政党有治理国家、为民服务的责任;反对党则有监督施政、为民请命的责任。两者各有所司,互相制衡。如此政治,才能活出民主的意义啊!


相对于执政党拥有较多或甚至一面倒的资源,反对党的优势在于批评而不必负责任。美国当代政治社会学大师李普塞也同意此说,并曾指出:民主政治下的反对党常承诺解决所有问题,而执政党则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欧美国家有经验,晓得如果太过火,百姓会知道行不通。

另一方面,民主政治必须是标准更高的政治。在世纪之初打败“百年老店”国民党而当上台湾总统的陈水扁,曾经信誓旦旦:“民进党一定可以展现高品质的民主风范,不只要赢得选举,更要赢得过程。”但纵观阿扁当前为了在明年总统大选连任,不惜诉诸公投制宪的民粹运动,以及容忍“非常光碟”抹黑、抹红对手等极端手段,而且创下举世罕见的“执政党发动群众上街示威”的怪例。令人除了叹息阿扁未能言行一致,也有一种民进党似是“永远的反对党”的错觉!
.
我国的反对党也常有令人唏嘘的动作。例如:当他们提出争取“公正、自由、民主和良好施政”的崇高目标而令人响往的同时,当权派对党内异议分子的打压和排挤,却一点也不手软。当人们对反对党联合阵线在选战中“写历史、创奇迹”有所期待时,却发生为争夺议席而盟友龃龉、未战先乱的现象。还有最大反对党,罔顾国家的世俗本质,而执意提出以宗教治国的政纲,导致有心支持者望而却步。

我一直对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左图)的一句名言耿耿于怀:“人想控制历史时,历史总是反向而行。”为何世间上,事与愿违总是多?天从人愿却总是少?

民主政治未竟全功,究竟是人民的错?还是反对党的错?

马华对话意义何在?

《笑看风云》专栏文章 (12/11/2003):

刘泰安

英国近代知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右图)曾经指出:“要开拓人类的道路,就只有对话。”言简意赅,一语道破“对话”的重要性。当政者如果不与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何以了解民意、顺应民情、赢取民心?

马华公会领导层在上周三和华总、商联会等12个华团,举行了交流会,讨论了逾百项涉及政经文教及社会等问题。这是马华3年前因党争而中断与华团聚首交流之后,随着该党领导人的更替而恢复的活动,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

更值得探讨的是,此类对话的意义,究竟是为了应付全国大选的权宜之计?抑或是为了思索民族大业的百年大计?相信两者的差别,在在考验马华新领导层的政治智慧、诚意与魄力。“政客关心的是下一次选举,而政治家关心的是下一代。”其理自明,不必赘言。

此次马华与华团对话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董教总并未受邀参与其盛。过去有某部长形容某领袖是“不可被取代的”,引人诟病。若说董教总维护本邦华文教育的代表性是“不可被取代的”,则属不争的事实。

有指对话是根据旧有模式操作,即因董教总不在以往的名单里,故此后者这次也不受邀。令人不解的是,沿用旧例、拘泥旧法的行事,怎能与时俱进?遑论寻求突破?汉代名书《淮南子》不是说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吗?

马华当今新生代的领导人如黄家定、陈广才、翁诗杰等,都曾接受华文教育,对于华教一路走过的风雨,以及董教总一向扮演的角色,显然了如指掌。他们没有理由不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卸下一切历史包袱,向董教总提出“融冰之约”,化解分歧,促成合作,共为民族相同的目标奋斗啊!

报载马华总会长在交流会隔日,即邀约董教总两位主席到其部门会面,交换意见,并决定择日进行正式对话。此举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嘉许。

另一方面,马华与华团交流会过去在豪华轮船上举行,理由是这更能促进彼此的感情;这次则选择在豪华酒店里举行。有人说:“交流会不是请客吃饭。”其实,交流会也不是请客度假。设若交流会沦为“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动”和没有实效的“四不一没有”的“做秀会”,而吃喝玩乐才是主轴的话,那就难免令人失望。

我认为,对话的场地,若能借用如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为推动和平、教育与文化活动而建、有“友情广场” 、“希望广场”、“幸福广场”之誉的SGM综合文化中心,对话会的意义和与会者的感受,肯定非比寻常。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左图)写过:“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歌颂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英雄。但愿马华与华团的新领导人,在这新世纪里发挥同样恢宏的新思维、新作风,相扶撑持成就一番功业给国家民族看!

百年大计,始于对话!

再造国运,还看拉伯!

《笑看风云》专栏文章 (05/11/2003):

刘泰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我国第5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左图)上周五正式走马上任,为国人带来“新人、新政、新气象”的无限冀望,不在话下。

有“拉伯”(Pak Lah)昵称的新首相阿都拉,与前首相马哈迪医生不同的是:前者形象温文尔雅、好好先生;后者威权作风、典型强人。但也正好延续一个我国历任首相“刚柔交替”的传奇,即东姑是“柔”、敦拉萨是 “刚”、敦胡先翁是“柔”、敦马哈迪是 “刚”,如今阿都拉又是“柔”。令人遐思的是,下任首相会否轮值为“刚”?新任副首相的人选莫非由天注定?

另一方面,拉伯与马哈迪医生相同的是,他们都曾走过崎岖不平的政途:后者曾被开除党籍,前者则曾被革除官职。两人虽曾受挫失势,却能东山再起,最终登峰造极,引证了英国名相邱吉尔(右图)所说“风筝高飞是因为逆风,而非顺风”的道理,值得世人省思与借镜!

阿都拉从政奋斗了25年,才在64岁的今日成为我国历来年纪最大的首相接班人。然而,美国前总统里根(左图)当初也是以69岁的高龄当选总统,却以卓越的政绩赢得美国人高度的评价,并获得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20位最具影响力的领袖及革命家”之一,以及上世纪合共17位美国总统之中排名第6的最佳总统。可见高龄绝非领导人成就伟大功业的障碍,这肯定是国人对拉伯领导的响往和寄托所在!
.
迄今足迹遍及全球逾50个国家与地区、曾与无数政府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进行过对话的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可谓极具资格的政治评论家。他心目中历史上伟大政治家的其中一人,就是提出“民有、民治、民享”政治理念的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右图)。

他指出林肯伟大之处,是在于处身动荡激烈的时代里,也不完全跟随潮流,而是通过坚实的政治手段,作出顽强不懈的努力,同时又赋与人们伟大的理念和方向。

“和平大使”池田大作也阐明,当今政治家应当向林肯学习的东西,至少有3点如下:

1. 人们期待政治家不要为一党一派的利益或部分势力的方便而活动,要站到国家百年大计乃至全球视野的立场上来。

2. 林肯既深深紮根于现实,又将其引向正确的方向,怀有坚固的理念。而现代的政治家只忙于现实问题的处理,在激流中随波逐流,一心只想保住自己。

3. 林肯也许由于出身平民,始终以平民为基础,把最下层的人们的痛苦看作是自己的痛苦,怀有慈爱之心。民主政治决不能成为仅为社会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在于对所有的人们的“慈爱”。

阿都拉出任首相后的第二天,就回乡探望老母,尽显孝心;第三天便巡视北马水灾灾情、慰问灾黎,展现关心民瘼之情。令人想起曾引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明志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左图),在上任后即马不停蹄到田间地头、工厂矿井进行考察,最近举行的国庆不留在京城,却去了安徽灾区看望灾民。这两位新领导人的务实作风,实在令人敬重!

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不断地满足人民梦想的人。同样的,正因人民有梦,所以才会产生这些伟大的领袖。深信英明睿智的阿都拉,必明此理。但愿他能为国家人民的利益福祉,也为自己的历史定位,作出一番伟大事业!

再造我国新机运,还看拉伯!

2006年10月8日

伟大領袖的传世句点

《笑看风云》专栏文章 (01/11/2003)

刘泰安

16世纪日本名将大臣丰臣秀吉(左图)有此佳句:“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可见自古以来,权力与美人,对天地英雄而言,都深具无比的吸引力。视权位“难得舍得、来得去得”的领袖人物,堪称绝无仅有。

我国第4任首相马哈迪(右图)医生,在主动与平和的情况下,于昨日正式卸任,实践了 “不做终身首相”的承诺,和 树立了“选择在健康良好的时候引退,是适时的决定”的典范,举世瞩目。

在我国建国迄今46年来独领风骚22年的马哈迪医生,无疑是当代魅力无法挡、能力所向披靡的政治強人。他不但在国内政经文教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也在国际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小国领袖不畏强权的敢怒敢言形象,实难令人想象后来者能否望其项背!

然则,世上的领袖不可能永远伟大。大太阳消失,就是小太阳起来的时候。 马哈迪医生毅然到站下车、退休交权,既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象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进而带给国人对更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就此意义而言,这可谓他对国人最后的一项贡献啊!

另一方面,政治领导人退休,大概可分成3种类型: (1) 退而全休,完全挥别政坛,颐养天年,从此不问政事; (2) 退而半休,无权但仍有力,对政局适时发挥影响力;(3) 退而不休,或垂帘听政,遙控权力,或利用政治影响和资源,继续左右政局 。这3种类型,孰优孰劣?对国家人民,何者是福?何者是祸?可说一目了然,不言而喻。·马哈迪医生叱吒风云22年,一旦从灿烂回归平凡,今后将会选择哪一种退休的类型呢?这显然值得国人关心与垂注。

英国近代哲学家罗素(左图)对生命的思辨,发人深省: “人生就像一条河: 童年涓涓细水; 青年奔流湍急,开拓进取; 壮年汹涌澎湃,河道愈发宽广;老年则深沉平缓,义无反顾地把自己融入无边的大海,融入了宇宙间永恒的律动。”

因此,当帷幕垂落而欣然离开舞台的伟大领袖,必然是可以顺应历史潮流和自然规律的政治家,也必能确立自己的历史定位,并为自己的传奇一生留下传世的句点!

马哈迪医生从政的一生,再也传奇不过。例如: 他被第1任首相开除出党,被第2任首相重揽入党,被第3任首相提拔上台,本身则三易副手,在位之久只比前三任首相任期的总和少两年。如此空前绝后的记录,怎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右图)写过:“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千秋功罪,谁人曾与人评说?”马哈迪医生本人也曾多次强调,他没有评断本身功过的权利,这是别人的权利。不错,任何领袖的是非功过,总有盖棺论定的时候。因为,历史是最具资格的政治评论员,既很严苛,也很公正。此外,真理最伟大的朋友就是时间,人民毋须急于为甫卸任的领导人作出结论。

我想,此时此际,全体国人最应做的一件事,就是祝福这位前首相退休生活愉快!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