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安思维录 (Thoughts of Ir Lau Tai Onn)
本部落格收录作者多年来在各报刊杂志发表的时事评论,包括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撰写的专栏文章,计有: 2000-2001年间的《指点江山》、2003-2004年间的《笑看风云》、2005年的《星空思索》、2006年的《鹰击长空》、2009-2015年间的时评,2018-2022年间的《激扬文字》、2022年7月起《苍穹思索》、旅行游记及其他等。
2007年7月28日
2007年7月26日
世局进入危险地带?
我最欣赏的长青西洋乐队之一、流行有30多年之久的兄弟组合Bee Gees,本月2日推出他们的最新专辑《This Is Where I Came In》,旋律依然优美动听,令人陶醉。其中有段歌词似乎切合当前的国际局势,饶有意思:“这是危险地带,这是我进入的境界;他们不知所为何事,原谅他们所有罪行……”
同在本月初发生的两项国际动态,即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强国——美国与日本的决策者都对今昔的过失或罪行坚不道歉、绝不认错,实令人忧虑。如此趋势,能不使世局进入危险地带?
首先,中国战斗机与美国侦察机在本月1日海南岛海域上空发生碰撞,导致一名中国飞行员坠海失踪、24名美国机员被中方扣留11天、美方EP-3型电子侦察机滞留海南岛至今,中美关系突然如履薄冰,举世垂注。
众所周知,美国新总统布什今年初的上台,意味着美国鹰派势力抬头,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综观撞机事件发生后,布什及其阁员一再强硬表示错不在美方,不向中国正式道歉,及后通过驻华大使致函中国外长,以所谓“语言拯救行动”获取美国机员释放,旋即变脸“恶人先告状”,反指阻挠美国侦察的活动错在中方,在在表露蛮横无理的霸道作风。
如果美国政府坚称有权继续进行侦察飞行,“协助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并是整体国家安全策略的一部分”,以及侦察机在国际空域执勤,“完全符合所有法律、程序和规章”,那么,他国是否也有权派出侦察机在美国沿海的国际领空进行同样的侦察和刺探飞行?
美国国务卿“黑将军”鲍威尔日前的恫言,即若中国当局继续在撞机事件上对美国政府进行谴责与批评,那美国将考虑向台湾出售配备高科技“神盾”空中雷达系统的驱逐舰。令人啼笑皆非!如果美国可以动辄出售武器给台湾而掀起台海紧张情势,那么,中俄等国也可在美国的后门——古巴建立基地、部署核武设备吧?
白宫发言人日前已证实美国对中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不会停止,这就意味中美关系“擦枪走火”的危机不会消弭。诚如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所说,因为挑起旧仇与新恨,小事端也可变成大战役,美国或将面对与中国冲突的新世纪,值得白宫主人警惕。布什或许成功兑现他一个重要的竞选宣言,即视中国为“战略对手”而非“战略伙伴”,但这也预示一个即使不是“热战”爆发,也恐怕是“冷战”重临的凶兆,对于世人是祸不是福!
美国《纽约时报》上周六评论得好:布什政府应当从这次中美撞机事件吸取教训,尽管美国很强大,但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世界,否则美国将为之付出代价。这确是正义之声啊!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即教育部)在本月3日正式批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将在明年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歪曲二次大战的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再次激起日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
据知,新版教科书的谬论包括:(1)关于战争的性质:战争是悲剧,但难分善恶。不能说哪方是正义的,哪方是非正义的。它只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磨擦的结果;当政治上解决不了时,作为最终手段,只能发动战争。
(2)关于“九一八”事变:这与日本政府的方针无关,而是日本陆军的先遣部队关东军发动的战争。对政府软弱不满的国民热烈支持关东军的行动,并捐献了220万日元的援助。
(3)关于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伪满洲国:这是日军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满洲国因此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美好。
(4)关于亚洲太平洋战争:这场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自存、自卫和为了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战争。
(5)关于二次大战受害情况:叙述日军死亡、失踪者中军人和平民的人数,以及全世界战死和负伤者的人数,但对亚洲各国受到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则只字未提。
上述数项自欺欺人、极力回避战争罪恶的教科书论点,足证当今日本方兴未艾的右翼分子“二战翻案运动”面目可憎之处。若再参照一些在互联网上登录的新闻,如:日本官员竟称二战是为美国所迫;日本能在183天内制造出原子弹;日本已拥有西太平洋最强大海军;日本驱逐舰实为新航母;日本开发直径仅1米的小型雷达;日本研制新型军机;日本政府开列巨额预算发展间谍卫星、日本企图修宪:拥天皇为元首、改自卫队为军队等等,不难令人感到日本军国主义者蠢蠢欲动的迹象,而触目惊心。
有论者指出,这次教科书事件,正好反映了右倾化已成为日本政治思潮和力量的主流,右翼分子在日本不再是一小撮,而是一大帮,而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难辞其咎。发人深省!
无论如何,日本民间不乏正直和富有良知的国民,针对教科书修改事件提出批评。日本一桥大学便有889位历史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当局“不能用这种教科书进行历史教育”。他们指出,这种教科书不但违背了日本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承诺,而且是对希望和平与民主的世界,特别是对亚洲舆论的挑战;是要使日本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境地的极其危险的阴谋。不知日本当政者能否悬崖勒马,避免重蹈万劫不复的军国主义覆辙?
美国60年代流行的民谣歌手卜狄仑(Bob Dylan)有首“Blowing In The Wind”经典的反战名曲,今天回味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个人要举头多少次,才能望到天?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到人们在哭泣?对了,要有多少人死亡,才能使人惊觉逝世者已太多?答案是,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是在风中飘扬……”
2007年7月20日
民主时代,政治活剧
2001/04/11 南洋商报 ● 指点江山 刘泰安
马华“接班人密谈”两名见证人植廉贵(右图)与石清霖(左图),本月7日发表联合声明,全盘托出密谈始末,过程有声有色,充满戏剧性,令人叹为观止。
我的感想有如下列8点:
(1)联合声明首先对马华首次号人物就党“接班人”问题谈判一事予以肯定,并美其名为“基于党的团结、稳定和继续强大”,更自圆其说地强调:“要为未来接班人问题作出妥善安排的意愿是非常正确及合时宜的。”
吊诡的是,这种家长安排式领导无视基层意愿及有违民主精神,不但是舆论界显而易见的共识,纵观谈判最终不欢而散,更导致派系公开交锋与缠斗,大损该党团结与形象,实难令人不对所谓“非常正确及合时宜”的说词存疑!
(2)植、石两人声称基于党的利益及维护党的良好形象,才以见证人身分公布密谈过程的“真相”。但明眼者一看便知联合声明“护主”色彩浓厚。有趣的是,声明不受“挺礼派”欢迎固然是意料中事,它似也不获“挺实派”大将如蔡细历的欣赏,后者认为不应公开密谈内幕,引起马华党员分裂。此外,两位密谈主角的回响也大异其趣,林良实宣称会继续保持沉默,而林亚礼则表示将择日回应,马华两大“鱼头”来日的动向必然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不在话下。
植、石发表联合声明的效果,不但不是广大基层疑惑的结束,反而是两大派系对决的开始,不知他们有否弄巧反拙的感觉?
(3)据报,林亚礼甫在本月2日召开的马华会长理事会议上郑重澄清,从未向总会长林良实“逼宫”或限时辞职;而石清霖当时也在会议上否认发表过任何有关“林亚礼向总会长提出限时退休”的谈话。但石氏在事后不到一周内便以联合声明方式推翻前言,难道这就是其槟州马华副手黄锦鸿所形容的“有君子风度、讲求原则、讲话处理方面都是保持一贯的诚恳态度”的政治领袖吗?又或者这是记者报道有误(又是媒体的错)?
林亚礼本周一马华会长理事会议后,对记者说:“植廉贵与石清霖公布密谈内容,这是不要紧的,‘上面’是有眼睛看得到。”语带玄机,耐人寻味!
(4)联合声明中提到接班人“协议书”内容包括:双方达致的协议必须以文字书明;林亚礼决定退位时由陈广才填补署理总会长职;林良实在适当的时机退位让贤等等,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中国的封建帝皇“传位太子”的遗诏。中共当年权倾一时的林彪,不也曾史无前例地被党中央大会写进党章、列明为毛泽东的党国接班人,结果“折戟沉沙”摔死在蒙古吗?
威权政治时代尚无党章规定接班人可行,而今民主政治时代却有协议规定接班人之事吗?
(5)根据双林“接班人配套谈判”协议,马华4位副总会长之一的陈广才取代林亚礼的署理总会长职,如果林良实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提早在明年党选之前引退,那么陈氏便自动由署理坐正为马华一党之尊,这种情况有点像美国唯一未经选举而接连出任副总统及总统的福特(右图),也有点像“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
(6)联合声明中提到那位致电给植廉贵,建议两位见证人(可在不让总会长知情之下)签署一份列明林良实将在2002年前退位的文件的资深元老党员,已成为人们深感兴趣的神秘人物。不知献计发动一场类似“宫廷政变”的此人,与森州马华主席黄思华不久前怒斥在幕后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破坏党稳定与团结以遂个人政治目的之“军师”,是否同一人?若然,这位在当年梁陈党争中威名远播,如今已被边缘化的“改革派精英”之一的人物,可说呼之欲出了!植氏为何不道破其人身分,并要求党中央纪律委员会采取行动,拨乱反正呢?
(7)当前马华堪称正值兵荒马乱的非常时刻。最令人莞尔的应是不久前该党宣传局主任大战纪律委员会主席的妙事,也是马华宣传局主任的黄思华公开抨击身兼马华纪律委员会主席的林亚礼及陈广才,通过报刊发表有损党形象的言论,并直斥他们身居党高职,却以“局外人”的姿态,公开发表贬低马华政策和有失身分的言论,是不合逻辑和难以被广大马华基层接受的。看来马华这两大机关都似乎失去方向:宣传局主任矛头对内,纪律委员会主席则投鼠忌器、自顾不暇。这是一个无人会受到党纪对付,也是无人把党纪放在眼内的“谁怕谁”时刻!
(8)一向特立独行的马青总团长翁诗杰(左图),针对联合声明一事发表的评论,可圈可点。他指双林协议不能代表党,因为党没有授权他们去做,还用了“我不管他是哪一号人物”的重话,语气大有凌骂马华两大“鱼头”之势,令人侧目”
翁氏既不属“实派”,也不归“礼派”,很可能异军突起,成为鹬蚌相争之下得利的渔翁,即未来马华接班人的折衷人选;但也可能两边都不讨好,今后继续徘徊在主流之外,过着“千山独行”的政治生活。
总而言之,这是一幕民主时代里落伍政治的活剧!
2007年7月18日
民之所欲在选举
日前在互联网上登录的一则题为《吉隆坡将恢复地方政府选举》的“新闻”,不难令人领略中国亚圣孟子《尽心下》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现代注解,即“尽信网,不如无网”!
该则贴在《雅虎》白小课题讨论区、转载自《新加坡海峡时报》志期4月1日的报道指出,我国首相署部长莱士雅丁当日宣布,大马将重新推行在60年代中叶被中止的全国地方政府选举,并强调:“当地方政府选举在1963年3月2日被冻结时,政府曾郑重承诺,一旦和平重临与紧急状态结束后,选举将恢复推行……今日我们的选民已接受更好教育,及对政治要求更高,内阁认为这是恢复此项民主基本根据的时刻。”
报道还言之凿凿地引述莱士雅丁,指谓我国最高元首已同意委任霹雳州苏丹,也是前联邦法院院长的阿斯兰沙殿下为草拟选举法规的皇家委员会主席,律政司为秘书等职。
报道也评析说,取消现行地方政府委任制,乃是克服决策缺乏透明度和不向人民负责的唯一途径。此外,还权于民有助解决导致“金钱政治”横行于执政阵营老大巫统的其中一个滥觞。
我阅后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项“愚人节”的杰作,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当今我国政府离此开明、开放的境界尚远,地方政府恢复民选制度恐怕要到2020年(假设我国届时如愿达成先进国)才有望实现。如此天大的“好消息”,不但未见本地任何报章刊登,即使搜索翻查《新加坡海峡时报》 网页也不见登录此闻。无论如何,这则假讯息不但无伤大雅,反而不乏创意,激发人们对政治改革的热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谓“愚”亦有“义”!
对比上述互联网站传出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政府选举讹闻,彭亨州米昔拉州议席可能进行补选的最新动态,不啻是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的瞩目焦点,尽管它也许最终空雷不雨。
毫无疑问的是,大选或补选,堪称民之所欲。纵观上一回吉打州鲁乃州议席举行补选时,当地居民赢得的种种好处,举凡地方基本设施如道路、街灯、沟渠等修建与疏通,数以百万零吉计的华小与淡小经费拨款,长年搁置的屋业发展计划复苏等等,全国各地有哪一个选区的选民不期待该区也有补选?
如果巫统关丹区部主席兼米昔拉州议员,也是前首相署副部长的法西阿都拉曼坚持去意,米昔拉州议席补选势在必行的意义,我认为至少有3点如下:
(1)这将是国阵与替阵自1999年第10届全国大选后在补选中的第4度交锋,过去3役中(即彭州桑港、森美兰州直落甘望、吉打州鲁乃),国阵以2胜1负领先替阵,它是否能在下一场补选之战后继续超前,以证明人民继续支持政府目下的政绩?而替阵又能否再攻陷一城,与国阵打成平手,以利迈向更高政治目标前进?这确是全体关心政治的国人垂注的问题。
(2)上届大选后回教党主席法兹诺曾扬言,该党要在下届大选攻下彭亨州的政权。这并非痴人说梦。回顾历史,国阵在1999年之前过去9届大选在彭州从来都所向无敌,历届最多失守一至两席,彭州可说是国阵传统堡垒州属之一。
但在1999年上届大选时,国阵居尔痛失议席多达8席,而在过去9届大选中从未在彭州争得任何州议席的回教党,却一举勇夺6席,怎无未来改朝换代的勃勃雄心?(回教党在上届大选夺得执政权的丁加奴州,前一届大选战绩只是两个州议席而已!)
现任米昔拉州议员法西在上届大选中,只以985张多数票击败回教党小卒尤索依布拉欣,其后还公开坦承全靠占约28%的华人选民的票才能过关。如果该区不久后举行补选,而新选民册中华人选民却已锐减至18%,巫统的新候选人捍卫议席的胜算有多高?似乎不容乐观。
(3)如果宏愿学校是鲁乃补选的华人选民与华社的主要竞选课题之一,那么白小迁校将是任何近期内举行的补选中,华人选民与华社的主要竞选课题之一;扰攘多时的白小课题,至此或许终有圆满解决的契机。
平心而论,人民的问题,特别是华社的问题,非要靠补选而不能解决,无疑是可悲的现象,但这却是我国奇诡、人民无奈的政治现状!
中国古代政治家、周朝建国功臣太公望姜子牙有此名言:“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对于当今民主世界里相互竞争的朝野政党,实有决定成败的参考价值;而人民善用选举争权益,诚属天公地道啊!
2007年7月14日
人性与爱的感触
2001/03/29 南洋商报 ● 指点江山 刘泰安
英国大文豪、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拥护者,若要我写一个艺术作品,里面只有艺术价值,而无其他,我绝不动一根指头。”
现年47岁、原籍中国湖南的旅美画家李自健(左图),无疑也是一名不只为艺术而艺术,但深具时代使命感和人道主义灵魂的当代知名艺术家。他那幅蜚声国际、震撼人心的《南京大屠杀--屠、生、佛》三联油画,就是他在艺术中追求生命意义、用艺术去影响世界的经典之作。
上周五晚应大马创价学会柯腾芳理事长所邀,出席了该会在蕉赖路文化会馆主办的李自健“人性与爱”艺术讲座会,聆听画家现身说法,细数其出身、学画、创作、环球巡回办画展及与世界名人交流等心路历程,与济济一堂热情的听众同飨心灵激荡的精神盛宴。
向来对参观画展缺乏兴致的我,又乘本周一公假带同家人,与朋友前往国家画廊观赏李自健《人性与爱之油画环球巡回展》。当天正是这个已举行38日的画展的最后一天,幸未失之交臂。
我的观后感触有以下5点:
(1)在我们身处的今日世界,虽然物质文明堪称丰富,但精神生活却极贫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之外,处处更充斥暴力凶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个人修养也每下愈况。显而易见的是,追求精神文化的堡垒,应是在新世纪里每一个现代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诚如俄国小说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勒可夫所说:“艺术具有影响人的智慧和心灵的强大力量”和“艺术家的使命与课题是要使人们心中对未来更具信心,自信能建造更美好的未来,以及成为世界和平的斗士”。我们实在无任欢迎文艺复兴时代的重现!
(2)南斯拉夫诗人及小说家、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里奇认为:“一个作家究竟是在表现过去,或在描绘现在,或甚至跃入未来,那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以及他作品中所传递给人类的信息。”法国文学思想家,也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罗曼罗兰也强调:“伟大的艺术家是时代的眼睛,通过这眼睛,时代看见一切,看见自己。”发人深省。
李自健透过个人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以生动鲜活的画笔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写实作品,诸如母女系列、乡土系列、流浪汉系列等,臻达“超越国界、人类共鸣”的艺术成就,尽管他如今享誉国际画坛,却谦称“平民画家”自况,作风平易近人,实在可敬。
(3)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及剧作家,也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卡缪曾指出:“如果当代艺术家不注意历史的灾难,他就会感到自己活在谎言或沉溺在无用的文学之中。”美国小说家及名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也说过:“战争是文学中最重大的主题之一,当然也是最难真实描绘的。”他们的见解,同样适用于书画界。
李自健为悼念南京在1937年惨死于侵华日军屠刀下的30多万中国同胞,根据史实而呕心沥血地创作出《南京大屠杀》一画,再现中华民族这段惨痛的历史,实有反对战争、宣扬和平的积极意义。他在讲座会上表示,他珍惜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此画旨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祸害,期望历史不可重演。
事实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当政者迄今不但没有勇气正视历史,还不时通过文部省修改教科书中有关侵略暴行的史实记录,企图蒙骗年轻一代的国人,更不曾为过去发动战争的罪过正式向世人道歉,委实令人遗憾。反而战后的德国早已向被侵略的国家道歉及赔偿,并透过自我谴责、反省、悔罪而得到集体心灵的自我洗涤,如今已走出历史阴影,世人不再把德国与纳粹主义视为同义词。德国能,为何日本不能?
(4)有趣的是,李自健从1993年开始,迄今已环绕全球两圈,在世界6大洲、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主办大型巡回展,惟独不曾在日本展出,这显然与他那幅“敏感”的成名之作--《南京大屠杀》不被日本当局欢迎有关,也突显画家不展该画宁可不办画展的气节。但日本民间不乏具有良知理性、同样谴责军国主义者的有识之士,其中最有名的当推池田大作;后者在接见到访的李自健时,便曾对画家推崇备至,更对《南京大屠杀》一画深表激动,坦言心有哭泣之感觉。尽显人道主义者的高尚伟大情操! 无论如何,李自健本身透露,他走在日本街头也不感安全受威胁,未受日本人敌视。毋庸置疑的是,有朝一日当他能顺利在日本主办画展时,那便是日本放下历史包袱的时刻。
(5)正如世界和平是人类永久的渴望,尊重与热爱生命的“人性与爱”,也可谓当今人类最迫切与重要的课题。国际上如果缺乏“人性与爱”,所谓和平,所谓团结,都如同梦幻,不可能成真。如果当今世上洋溢“人性与爱”,世间一切的排斥、离间、暴戾、私利、仇恨等现象,相信会销声匿迹,最近发生的诸如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毁佛”行动、我国甘榜美丹格斗事件等,也许不会发生。
潜心创作大量以“人性与爱”为主要特色的油画作品,并以“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人性与爱’作出永恒对话”自许的李自健,以及所有其他矢志促使人们变得更好、心灵更纯洁,唤起对人的爱、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艺术家,都值得世人响应与支持。同样的,世上所有倡导人性的尊严与平等,致力于文化、教育与和平,促进社会与国家繁荣进步、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的团体,如赏识李自健的创价学会,更应受到一切有良知、良心的人们的肯定!
18世纪法国作家斯多尔夫人有此名句:“探索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天职;传播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责任。”人性与爱,就是真理。愿与读者共勉之。
尊敬的李自健先生:
标签: 创价学会
2007年7月13日
中国政治改革的省思
(2)国有企业与政府各级领导审批权,造成“权钱交易”的弊病。权能搞到钱,于是买官、跑官自然成风。有的地方买一个处长的价格是几十万,但一旦当上处长就可以挣上几百万,很快就赚回来。这就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大案愈来愈大的原因。不从政治体制上改,行吗?(这也使人联想,发展中国家很多人都争做各种人民代议士,他们真的那么热衷“为民服务”吗?)
(5)这代人应实行党内改革与民主,如何科学地、民主地选举德才兼备的干部和接班人的问题,就是长期困扰共产党的难题。(其实这也是世上许多政党的难题,否则不会有“党争”这一字眼!)
平心而论,这个世界是永续不断地急速改变中,所谓“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也在变”,政治又怎能例外呢?所以,过去听闻有政治领袖奢言其政党毋须进行改革,皆因该党“一直都在改革中”,或曰过去的政策模式可以世代沿用下去,实难分辨这与痴人说梦有何不同?又能不叫人兴叹:今夕是何年?
2007年7月10日
无限风光在网上
2001/01/17 南洋商报 ● 指点江山 刘泰安
(Note: This is the first article written and published after I bought a desktop computer with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由于长子维捷在去年小六检定考试中考获颇理想的成绩,为了兑现考前奖励承诺,我在岁末圣诞节前买了一部新电脑,同时申请成为国际互联网用户。之前我与孩子没有两样,对于互联网事宜一窍不通,以致忝为工程专业人士,也不免常感自己落伍。
一周前克服某些设备问题后,电脑终可与互联网连接,自此为了摸索上网技术与操作,连日来一有空便“沉迷”电脑,几臻废寝忘餐地步,疲惫不堪。但因迅速掌握上网方法,成功收发亲友知交的电子邮件,浏览国内外包括我深感兴趣的中、港、台媒体的网页,尚待发掘无远弗届的资讯,在在令我兴奋不已,至此始觉自己终于追上资讯时代,不再落在人后。
谈到资讯时代及其反映人类全新文明的意义,不能不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左图)和其夫人海蒂在1995年合著的《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3次浪潮的政治》一书。这本书出版后即成畅销读物,曾被美国前国会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誉为“美国公民21世纪指南”,证诸于作者许多观点极富前瞻性与启迪性,及一些预见正被证实,上述美誉并无言过其实。
托夫勒夫妇指出,人类迄今正经历两次巨大的变迁浪潮,而每一次都基本上抹去先前的文化与文明,代之以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们认为把历史比喻为变迁之“浪”,比“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说法更显具动态性与明确性。这是因为当海浪互相冲撞时,强大的潮流会翻腾不息;同样的,当历史之浪冲撞时,全部文明都会处于冲突之中。
所谓“第一次浪潮”是指“农业革命”,大约始于公元前8千年,人类从生活在迁移频繁的部落,靠掠夺、渔猎或放牧为生,改为建立定居的村落,开垦土地,开始新的生活方式。这次浪潮历经整万年才穷尽其力,直到大约1650—1750年才失去势头。
第二次浪潮则是大约始于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斯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计有:牛顿科学的兴起,蒸气机首次用于经济活动,首批工厂在英、法、意大利等国兴建,农民开始向城市迁移,大胆的观念,包括进步的民主思想、个人权利的古老信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世俗主义、政教分离的观念,及领导人应由人民选择,而不敢决于神祗权利的观念等开始传播。
离第二次浪潮不过300年的今天,以科技信息或“知识革命”驱动的“第三次浪潮”,正排山倒海而来,并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席卷历史,大功告成。当今世人将终身感到此浪潮的全面冲击,因为我们既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也是新文明的最先一代。我们许多个人烦恼、痛苦和迷失,可直接追溯到我们自身内部和政治制度内部的矛盾,及垂死的第二次浪潮和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取而代之的第三次浪潮之间的冲突。
托夫勒夫妇相信,知识已成为一切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也正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取代”,及商业利润和全球竞争的关键。当今世界上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只有在知识上领先的国家,最终才能在新文明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多么醍醐灌顶的启示啊!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文明,势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例如,电脑交互网路的普及,使资讯更为开放和丰富,从而使民智得到进一步开发,同时也促进政府官员和公民的直接对话。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有关公共政策问题或社区利益问题,直接向政府或民选代表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对有关问题通过电脑直接投票表决。这将是工业社会的“间接民主”向新文明的“半直接民主”乃至“直接民主”(即从依赖代表趋向凭藉人们自己)转变的开端。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强调,工业时代曾把世界一分为二,一方是支配性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另一方是大量愤怒的被支配的第一次浪潮殖民地。但今天文明的排列却完全迥异,我们正快速迈向截然不同的权力结构,及为3种既对立又相互竞争的文明所分割的世界——锄头象征着第一种文明,流水线象征着第二种文明,而电脑则象征着第三种文明。
托夫勒夫妇有两句警言值得世人深思:其一,只有以国内最少的失序与动乱来完成第三次浪潮转型的国家,才能赢得全球性的竞争,其二,正如工业革命摧毁先前的政治结构,或使这种政治结构丧失意义一样,知识革命及其所发动的第三次浪潮变迁,将对全球列国产生同样效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塑造未来。而拒绝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人,则将被冲进历史的阴沟里。
20世纪中最知名革命家之一毛泽东,有此七绝名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涨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作气势磅礴,豪迈超逸,个中意境,令人神往。我想,当今天下坐拥电脑及善于上网者,必对毛诗末句略易为“无限风光在网上”的写照,不持异议吧!愿请读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