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空洞政治的唏嘘

2009/12/31 ● 南洋商报《激扬文字》刘泰安
.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左图)有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用来形容当前马华公会的处境,实不为过。

马华未能在圣诞节的截止日期里获得三分二中委总辞以促成重选,早已是意料中事。试想实权在握的翁派与蔡派,怎愿与大权旁落的廖派共舞,同玩“大风吹、换位置”的游戏呢?

然而,廖派急欲重选不果,肯定不甘罢休。马华纷争,必也没完没了,好戏还在后头。党的存亡问题,比得上个人权位的得失重要吗?

过去喜好评论写作的马华总会长翁诗杰,在上周二(冬至节)与9名部落客进行茶会(右图),交流马华党争意见,获得媒体报道,引人注目。

纵观这些勤于评论马华课题的部落客及其同道在事后发表的感想,翁诗杰似乎并未在这精心策划的宣传活动中得分,反而印证了美国伟大总统林肯(左图)所说过的一句话:“要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权力。”

有几位部落客形容翁诗杰这次会见他们,还算彬彬有礼,少了傲气,但讲话的模式还是一开口就“有他讲没你讲”,而且老调重弹,使到某位出席者自嘲“差一点就睡下去了”。可见翁氏极力自辩和大谈包括“言而无信”的党争议题,或爆料“前朝领袖是党争幕后推手”等涉及私人恩怨的“他方的故事”,未能打动关怀更为宏观课题的部落客的心。

例如,有位也是马华党员的部落客感叹,对于会上提到所谓“马华秘密三人小组”等争权夺利的事,他没兴趣听;他想知道身为总会长的翁诗杰,有何计画应对创党以来最严峻的危机?党基层要怎样面对冷嘲热讽的华社?对于国家面对日益恶化的贪污腐化的立埸是什么?可惜翁氏对这些问题“四两拨千金,轻描略过”,反而“热衷谈论党内的派系斗争”!网上有个既辛辣又好笑的回应曰:“他最厉害就是搞派系,你要他回答那些很深奥的问题,他那里会呢?”

另一位部落客指出,他有许多疑问,诸如:“马华党内分裂分子言论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马华的党争不可逆转?解决党争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什么?”等,但“饭吃了还是没有答案”。

此外,翁诗杰针对曾否观赏过蔡细历的性爱光碟的询问,不假思索回答说:“因为节奏慢,没什么看头,就没再看下去。”肉麻当有趣,颇失平时道貌岸然的形象。

翁氏否认委任蔡细历领导党务管理委员会是意味把总会长权力下放给后者,并坚称该委员会仍需向以他为首的会长理事会负责,显露他放不下的权力欲。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不久前在中国《南方周末》撰写的《诚实的政治,清晰的语言》一文中指出,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含混的语言、空洞的文体,往往和冠冕堂皇、闪烁其词的骗术,相辅相成。

“如果在一个社会里,政治人物使用的是一种虚伪、空洞的语言,而公众对此既无察觉,也不在乎,那么这个社会的民主公共理性就一定无法建立。”。

上一任的马华领导层予人“逃离政治”的印象,这一任的马华领导层同样擅长权谋,言不及义,既无政治愿景,也无政治原则,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回避国事,沉迷党争,怎能不令人产生价值虚无的评价,和空洞政治的唏嘘呢?

莎翁还有一句名言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普天之下,不能做到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图)所说的“内疚神明、外惭清议”的政治领袖,怎会有“江山图治垂青史”的美德呢?

2009年12月20日

池田大作专访有感

2009/12/22 ● 南洋商报《激扬文字》刘泰安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在世,其言行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好些,心灵更纯洁些,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唤起积极为人道主义和人类进步的理想而奋斗的意向,可谓胸怀鲲鹏之志的伟大思想家。
当今世上,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堪称如此一人!

拜读《星洲日报》在本月10日刊登的池田大作电邮专访,冒昧在拙栏讨论,与本报读者分享这位当代智者字字珠玑的真知灼见,但愿不会贻笑大方。

首先要提的是,池田先生在专访中引述了三句马来谚语和我国诗人乌斯曼阿旺的班顿诗句,如“Akal adalah pelita yang menerangi jalan(睿智是照耀生命之光)”,“Laut tidak membuang sungai, rimba tidak membuang latah(大海不拒河川,森林不拒落叶)”,“Membaca jambatan ilmu(阅读是知识之桥)”等,令人感动。

他历来周游世界会见各国领导人或有识之士,进行对话时引用当地名言或俗语加强论点,诚属一贯作风。此次报章专访也不例外,诚意十足,实在难得。
这篇专访的内容贴近时代的脉搏,包括力求和平、守护环境、尊重妇女、栽培儿童等课题,在在映照出真理的彩虹,焕发出思想的光辉,可圈可点。

池田大作强调,世上没有比“和平”更尊贵的事物。落实“无战争的世界”,乃21世纪人们的使命和责任。他在早年小说《人间革命》中写道:“没有比战争更残酷!没有比战争更悲惨!”希望透过小说,把不许悲剧重演的心意,传达给肩负世界未来重任的青年。他的呼声:“从历史中学习,共创和平的未来。”不啻是醍醐灌顶的警世之言!

池田先生把“保护环境”与和平视为一体,同样重要。因为战争摧毁生命的同时,也必破坏环境;反之,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引发纷争与对峙。因此,致力保护环境与力求和平,是为了“从地球上抹去‘悲惨’二字”,也是对未来予以认真考虑,负起责任,掏出智慧,付诸行动。世界若无增加如此心志的人,全球变暖及其他祸及人类世代的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世界领袖在日前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无功而返,只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分歧,使到“气候大会”沦为“斗气大会”,徒令世人“生气”。世界末日,依稀正向人类招手!

池田大作重视“人本主义”。他以“全球植树10亿棵运动”始于非洲—地和—人之念,证明这是“突破无奈、无力感,由每个人在自己的地域开始,将变革时代的浪潮推广至全球”的实例。

他认为,重要的是,从每个人都会有的“保护自己觉得珍贵的人或事物”的意愿出发,尽力开始行动,维护生命的尊严。而最佳的学习榜样,当数我们自已的母亲,因为她们本身就是“孕育和保护生命的慈悲与智慧”的根源。惟有“崇尚伟大的母爱、维护妇女尊严”的社会,才有可能让“尊重生命和人类,以至尊重地球和自然环境”的思想扎根。

“言必信,行必果”,是检视任何伟人的准绳。池田大作倡导及实现“人本教育”,从开办创价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写作,无不令人折服。他指出,孩子们年纪虽小,但都各有高尚的人格,应予成人般的尊重。他希望他的童话作品,能让世界更多的孩子明了自己的存在是难能可贵,并帮助他们插上“勇气和希望的翅膀”,抱着梦想,翱翔于自己使命的天际。


池田先生说得好:无论是成人或儿童,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光靠累积知识就可得到,而是“智慧”。


我的结论是: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者,非上述理念与行动莫属!

标签:

2009年12月13日

给开明言论喝采

2009/12/14 ● 南洋商报 《激扬文字》 刘泰安

在目前上映的香港漫画电影《风云II》里,觊觎神州天下的东瀛霸主绝无神,开场时击败一众中原高手如无名、步惊云和聂风后,说了—句“从此武林,我就是神话”的超强对白,令人动容。

当我国前首相马哈迪公开承认他是“种族主义分子”时,不乏宣称“从此大马,我就是神话”的味道!

曾经叱咤风云22年的马哈迪,绝对是本邦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权谋家。强硬狠辣的作风,毁誉参半的政绩,未盖棺也可定论。破坏民主体制、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纵容贪污滥权、裙带风、朋党主义;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等事迹,罄竹难书。

他对国内华人的态度尤其吊诡:时而称赞华人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时而抹黑华人剥夺马来人的权益。1999年大选前“原则上接受”华团诉求,大选后过桥抽板,严斥华团为极端组织,便是玩弄权术的经典之作。

马哈迪以激进的“马来民族主义者”(如书写《马来人的困境》和抨击国父东姑)起家,当政时擅长煽动马来人种族情绪以巩固权位,如今退休了6年多仍然不时发表危及种族关系的言论。

莫非他从政一生的最终目标,真的是一个“种族主义之父”的历史地位?

众所周知,种族主义的定义,泛指种族的偏见、暴力、歧视与迫害,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优越于其他团体。这是—个经常被政客利用的政治工具。

过去“混世魔王”希特勒与法西斯分子竭力宣扬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人种,应当统治世界,为他们迫害犹太人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理论根据,就是最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案例。难以想像当今世上还有人会拜希魔为师!

另一方面,首相署部长纳兹里不愧为我国一名言论“出位”的政治领袖,屡建焦点议题的奇功。最近他仗义执言,承认国家干训局课程的内容确存种族主义,更抨击反对修改干训局课程的马哈迪为“糟糕透顶的种族主义者(Bloody Racist)”,令人括目相看。

纳兹里中肯地指出,“马来主权”概念已经不合时宜,不应再存在于现代。“现在都已经2009年了,你还要谈‘马来主权’?你要别人以为我们伪善?一边谈‘一个马来西亚’,那边厢却谈‘马来主权’?

他也强调,过去马哈迪炮轰国父东姑,现在他抨击后者,只是“偷师”而已。如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壮举,实在大快人心!

纳兹里与马哈迪两人此次交锋,谁是“思而后言的智者”?谁是“言而后思的愚者”?显而易见,站在全民利益一边的开明言论者,就是智者!值得国人给予肯定与喝采!

这种肯定与喝采是有必要的,因可激发更多有良知的国家领袖挺身而出,支持纠正一切不利各族团结和谐的错误政策,或对付思想极端的公务员,协助新首相纳吉推动的“一个马来西亚”治国方针避免最终沦为口号。

俄罗斯有句谚语:“眼中有人民,即见真理。”以此检视所有政治领袖,必可判断他们是真正的领导者,抑或是伪善者!

值提一提的是,国家干训局前总监佐哈里阿都日前指责马哈迪是将干训局变成“散播种族主义机构”的罪魁祸首。全国大专生团结阵线的马来学生领袖也召开记者会,扬言将公布干训局课程内容种族化的证据,并呼吁马哈迪认错和促请政府关闭干训局。开明人士的涌现,正是可喜可贺的进步现象。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心不转必亡。”人心要能思变,国家未来才有救啊!

2009年12月6日

世界末日又如何?

2009/12/09 ● 南洋商报 《激扬文字》 刘泰安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有此结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令人读来迥肠荡气。

作为宇宙中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否也有“天长地久有时尽”的一日?这显然是人类千古以来最担忧的问题。

最近哄动一时的好莱坞灾难电影《2012》提供了一个日期。那就是距今3年后的12月21日,届时地球将核心爆裂,地殼移动,火山爆发,海啸倒灌,世界文明毁于—旦。这是根据古代马雅历法只推算到这个日期就终结,而作出的“世界末日”預言。


其实,古今中外的“世界末日”论可谓多不胜数。其中有宗教预言如:最终审判、善恶对决等;也有科学假设如:石油耗尽而爆发能源大战、冰川消融而导致水淹大陆、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对调、彗星撞地球等。

问题是:我们应否相信真有“世界末日”的一天?

如果相信的话,我们该当如何面对?是忧心忡忡,坐而待毙?或及时行乐,继续享受消费(或糟蹋)大自然的生活?还是想方设法,改变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力挽狂澜于即倒?

如果不相信的话,我们能否对近年频繁发生的大地灾变,如地震、海啸、台风、流感,以及气候反常等事态,无动于衷,毫不警惕?难道不信就不会发生吗?

《2012》有一幕令人发噱又值得省思的画面,当男主角仓促驾车逃离混乱的城市时,路边有人拿着大字报上书:“忏悔吧,末日已近了(Repent. The End Is Near)”。

美国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左图)在100多年前就曾指出:“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一切都是相互关连,所有发生在大地的事情,必将回应到人类身上……对大地的伤害,是对造物主的轻蔑。如果你弄脏了自己的环境,总有一天会窒息在你所丟弃的垃圾之中。”

中国先哲如老庄早在2千多年已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的“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都是中国古代环保观念的滥觞。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和谐共生,殆无异议。

近代的智者如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左图),曾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展望21世纪”的—次对话。池田大作阐明了佛法中的“依正不二”的原理,即人类只有和自然(或环境)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一切生命的主体(正报)与周遭环境的客体(依报)是“众生平等”和“一体不二”的关系。

汤因比则强调耶苏时代也信守“依正不二”的原则,对大自然并不苛索,也不追求贪婪的享受。他相信,要将人类从贪婪为动机和由技术所造成的种种恶果中解放出来,亟需—切宗教和哲学的信徒们进行世界性的合作。

联合国从本月7日开始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值得世人关注。据知,全球将有105个国家的领袖出席。最后两天的领袖峰会,能否达致“救地球、救人类”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与协议?令人期待!

日前有消息透露,世界4个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即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已联手拒绝接受主办国所草拟的会议核心文件,而令会议增添变数。但愿他们此举具有策略地促使发达国家采取更多行动,共同对抗全球暖化危机。

在《2012》中坚拒撤离而最终殉职的美国总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胜过20个年迈的政治家。”

咦,力抗世界末日、拯救人类未来的希望,不正是应寄托在科学家、教育家、宗教家、哲学家等身上,而非对世界破坏多过建设的政治领袖吗?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