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6日

和谐、共生与未来

2006/05/04 ●南洋商报 八方回响 刘泰安

欣闻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将在本周日举行由该学会出版的《体味和平——“和谐与共生:21世纪人类和平进程与环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书推介礼,并邀得也是本邦著名“红学家”的交通部长陈广才主持,不啻是一项令人期待的文化盛会。
记得上述研讨会是在前年12月杪举行,由台海两岸三地的4名学者主讲,即中国的杨国桢教授(右图)、葛剑雄教授(左图)、台湾的熊秉真教授(下右图)、香港的孙立川教授(下左图)。四人分别谈了“人海和谐:新海洋观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不能无忧,不必过虑;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古今妇幼与弱者的共存之道”和“天人合一与现代生态文化理论”的课题。学者们精辟趣味的论述,激荡了与会者的思维,丰富了听众的心灵。论文集的面世,可使当时失之交臂的公众人士,得以重温智者的高见,体味实现和平的关键。

中国总理温家宝(下右图)曾在2003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过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内容于今仍未过时。他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温氏说得好:“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人类因无知或偏见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因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可怕。”前一阵子发生的有关亵渎伊斯兰教的漫画风波,就是明证之一。


除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样重要。有论者甚至指出,在众多不和谐因素之中,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最可怕的。解决生态问题,关注生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相融,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体现。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走向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选择。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的无穷尽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对于人类社会绝对是祸而不是福!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左图)曾阐明“人道世纪”的根本特性有二:其一,打破由“小我”支配的文明,与“大我”合而为一;其二,建立一个新的“生命观”,即认识到自然决不是静止的“死”的世界,而是充满生命的巨大的有机联合体,人类只不过是其中一环。


显而易见的是,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感;自然是草木、是动物、是山水。彼此都有生命,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才能共生,共生才有未来!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