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1日

與自然對話之約

2003/03/17 星洲日報/言路 劉泰安

“為未來,保護這美麗行星的綠水青山等自然生命,是我們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池田大作

欣聞馬來西亞國家畫廊將在4月1日至5月4日舉辦《與自然對話──池田大作攝影展》”,據知這是集宗教家、教育家、哲學家、和平行動者、作家、詩人及攝影家於一身的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自1988年開始在世界29個國家、逾70個城市巡回舉行以“與自然對話”為主題、歷時30余年攝影作品的展覽。

自然是有生命的,人類當然可與之對話,尋求和諧共存之道。英國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左图),就曾主張將“生命”的定義擴大至宇宙萬物,即自然界的無生物和無機物,如大地、空氣、巖石、河流、海洋等,都有尊嚴。如果人類侵犯它們的尊嚴,就等同侵犯人類本身的尊嚴。中國古哲莊子也有“天下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名言,說明了仁 人愛物的道理。

此際波斯灣戰雲密布,戰爭一旦爆發,無數軍人與老百姓生靈塗炭不在話下,自然生態面對破壞甚至滅絕,顯然也是無可避免的後果。備受傷害的大自然一旦作出反撲或報復,問世人情何以堪?

池田大作(右图)說過:“我以‘無作’與坦誠的一念,與自然展開對話。透過與自然的對話,能看清楚真正的自己、人性與生命。透過攝影,若能擴展出超越困境、超越時間的和平與友誼大道,對我而言,這是無上的喜悅。”

他對攝影文化的理念別具一格,他闡明:攝影是“和平的影像詩”,是一種剎那間把人與人的心靈結合、走向感動與希望的“奇妙的世界語言”。

池田先生就把人的生命形容為照相機,不可再來一次。但是,攝影卻具有那不可思議的化剎那為永恆的力量,即捕捉與保留生命裡不會再有的瞬間。所謂攝影,原來就是一種掌握與表現這個剎那間永恆的藝術。

一生以推動世界和平和提倡對話為志業的“人間行者”池田大作,強調“通過攝影加深與自然對話,將人類精神根源的自然和生命的躍動傳達開去”的使命感。他認為,攝影是用心來感應的。若心靈感受深刻,即能捕捉自然的豐裕。


一代革命家毛潤之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表達的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權力、地位、榮耀等的追逐與爭鬥。如果改為“自然如此多美,願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好表達眼前21世紀的當務之急。在今天世人大聲疾呼“給和平一個機會”的當兒,願國人不忘響應任何“許自然一個未來”的文化活動!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