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思索》专栏文章 (14/07/2005):
刘泰安

《南洋商报》副刊“万花筒”在6月22日刊载了题为“美征月英雄· 沉沦变酒鬼”的报道,令人读后感触良多。报道引述英国作家安德鲁史密斯的新书《月亮尘土:寻找那些掉落地球的人》披露,美国12位曾经征月的太空人,大部分返回地球后都失去目标,无法适应尘世生活,多数婚姻破裂,甚至成为酒鬼,沉浸在长久的沮丧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低迷和太空热潮衰退后,太空人发现很难在地球上,找到让自己满足及奋斗的目标,因为连月球都去过了,没有哪里再值得去。


1969年无疑是人类难忘的历史性一年。这一年对我国而言,是一个胸口永远的痛,因为当年发生了对我国日后政经发展影响深远的513种族暴动事件。这一年对世人而言,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陆月球、打开新疆域的里程碑。1969年7月21日,“太阳神11号”太空船将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送到月球上的“宁静海”,举世同声喝采。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罗维尔爵士的反应,最能代表世人的心声:“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艺成就,为未来探测宇宙开拓巨大机会。”最先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的第一句话,无意中成为了不朽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这是一步大跃进。”

当年就读初二、甫经历过因戒严而不用上学的我,从报章上阅读和《美国之声》电台收听(当时家里没有电视机)人类登月的新闻后,对太空事物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开始收集一切有关太空的图片和资讯。高三毕业时出任学校毕业特刊的主编,就在特刊里采用了数张太空船升空和银河系星际的照片,以及写了一篇题为《哦!宇宙啊,我多么仰慕你》的新诗。这是我少年时期美好回忆之一。




报道指出,在1969至1972年间曾经登月的12名太空人如今仍存活的9人当中,阿姆斯特朗(上左一及右一图)因为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名声,一度隐居农场;艾德灵(左及上图)返回地球后精神沮丧狂酗酒,声称在月球上行走时有一种灵魂出窍的奇异感觉,折磨他一生;




“太阳神12号”的太空人比恩(上左一及右一图),放弃飞行,整天绘画,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月球表面;“太阳神16号”的杜克(上左二及右二图),则酗洒、脾气暴躁、虐待儿女,信奉宗教后才好转。这些太空英雄的失常生活,令人感慨系之。


无论如何,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东方1号”,将世界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右图)送上太空漫游,到美国急起直追,而在其后10年内成为世界迄今唯一曾送过太空人上月球的国家,再到中国在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5号”送宇航员杨利伟(上左图)上太空,实现这个原是最先发明火药的文明古国,也有能力“飞龙在天”的夙愿,人类远征太空的理想,从兴起、达成,到间断,实应在这个新世纪里“而今迈步从头越”!

因为,地球上有限的陆地和天然资源,既然是人类一向如是、于今尤烈的互相妒嫉、仇恨和引起战争的根源,唯有在浩瀚无际的宇宙里,人类才能找到所需的更大空间与资源,同享天外成果。此外,地球或许只是人类的出生地,而宇宙才是人类永恒友爱、和平共处的永久居留地!

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华人科学家
王赣骏(左图),是在中国江西出生、9岁移居台湾高雄、洛杉矶加州大学毕业的物理系博士,在1985年4月29日与其他6人同乘“挑战者”号太空梭,在太空中飞行了7日,进行液滴动力实验。他在翌年出版的《
我能,你也能》一书中有感而发的说:

“太空梭快速移动,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漂亮得令人觉得很容易就会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见过这幅自然美景的人,心中都有相同的想法,应该让各国元首搭乘一次太空梭,让他们看看我们居住的星球,就像无价的宝石。尤其是那些好战兴争的独裁者,更应上太空看看他们正如何糟蹋这颗美丽的星球。
“飞行前,我曾听说,许多太空人返回地球,变得十分笃信宗教,更加信奉上帝,现在我可以明白为什么。地球所呈现的大自然奇景,对渺小的人类而言,在感情上,实在是巨大无比的冲击。” 他也阐述,从太空返回地球的一大改变是,比过去更能心平气和看待事情,小地方不会像过去一般与别人争。

我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幸福为任务的联合国,若能发动“送各国元首上太空”的运动,每年送几位世界政治领袖漫游太空,几年后的世局肯定会大不一样。例如:从太空旅游回来的美国总统布什可能马上同意签订解决全球暖化问题的《京都协议》,和积极从根本着手解决以巴的西亚问题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或会拆掉纪念战犯的靖国神社,以示永不发动战争的决心;类似日前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活动,也许才能从此不再重演。

《南洋商报》在人类首次登月的翌日《社评》说得好:“人类在地球上自己所搞出来的鸟烟瘴气,一时要解决,恐怕不可能。但人类绝不能因某方面的问题不能够解决,因此就根本不在另一方面求进步,说不定在太空旅行打开以后,世界上很多打不开的结,反而有了解决的办法。”36年前的评论,今日重温,何其意义犹存啊!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