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重罚媒体 有悖仁政

2025/10/06 ● NEWSWAV

: 刘泰安 (自由撰稿人/退休工程师)


大马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于9月19日宣布,在获得总检察署批准后,分别对《星洲日报》及《阳光日报》的出版公司开出10万令吉的罚单,前者是因为刊登不完整的国旗图像;后者则误载全国警总长的简历。

 

10万吉的罚单不能说不重,尤其际此媒体处于经营艰难的时刻。如此重罚不仅不利于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有悖当今昌明政府所标榜的仁政口号!

 

消息一出,引起热议。例如,大马律师公会主席莫哈末依兹里指出,两报罚款案应设有法庭审查的法律途径,以确保程序正义。根据一般法律原则,应有“法律纠正”的机制。换言之,如果被罚款,当事人应有权通过法庭提出司法审查。

 

国家新闻奖得主丹斯里佐汉嘉化抨击政府,祭出10万令吉重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险行为”,破坏我国新闻及言论自由原则。MCMC的严惩,已让国民留下政府难以容忍批评与异议的印象,这与首相向来提倡的立场背道而驰。

 

资深新闻工作者卡迪耶欣则透露,他通过WhatsApp向一名团结政府的部长表达对罚款媒体事件的不满,却遭对方“已读不回”。他在短讯中直指有行动太严厉、太粗暴,不符合改革与昌明政府的形象。刁难媒体,有损政府自信与包容的形象。尽管MCMC、警方和总检察署都有权执法,但若处理过度,最终失去民心的将是团结政府。

 

卡迪耶欣还针对那位偶尔会回复他意见的马来部长这次毫无回应一事自嘲说:“我明白,对一名部长而言,宁可失去朋友,也不愿失去职位。”

 

上述几位马来友族的仗义执言,令人激赏。华社的不平之鸣,更是不绝于耳,无庸赘述。

 

值得玩味的是,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表示,《星洲日报》和《阳光日报》若对10万令吉的罚单不服,可提出上诉。MCMC是通讯部的附属法定机构,张念群的反应显然是在维护该机构开出罚单之举,只是冷漠地建议当事人若感不服大可上诉。

 

另一方面,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强调,《星洲日报》已为国旗风波的无心之失公开道歉,并对涉事员工停职处分,因此10万令吉罚款不仅会侵蚀新闻自由,更可能造成寒蝉效应。

 

他的表态可谓掷地有声,但他若以部长之尊采取匡扶正义的进一步行动,将会赢得更多掌声!

 

张念群和倪可敏都是团结政府中最大成员党--民主行动党的高层领轴,应能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例如,前者拥有权力指示属下委员会检讨有关罚单,甚至收回成命;后者则可以带入內阁讨论、介入及解决此事。难不成他们“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MCMC重罚媒体,固然可为政府进账20万令吉的收入,但此举也可能令人民不满政府“昌明何在”,进而让执政联盟在下届全国大选失去无数选票,得不偿失啊!

 

台湾作家、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龙应台于2003年发表《当权力在手》一文指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可能辜负的人,越多。权力大,而又不知谦卑的必要,一不留心,就是一个‘以万物为刍狗’的结局。”

 

当政者如果沒有善用手中权力,尽其“察民情、重民意、得民心“的责任,自当会辜负广大的人民,从希望变成失望。

 

道家老子有此名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不会感情用事,所以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会感情用事,所以对百姓一视同仁。

 

因此,明智的当政者处理问题,理应严守典章制度,不偏不倚,务求人人平等。目前有关当局因国旗失误事件严惩《星洲日报》,却未追究同时期犯上类似错失、包括教育部官方报告、巫统青年团、伊斯兰党等机构。如此双重标准,如何服众?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擅长于演讲中引用中国古哲孔子的名言 ,不知他有否听过《礼记·檀弓下》那句“苛政猛于虎”呢?

标签:

2025年9月24日

国民党龙头之争

2025/09/26  ● 南洋商报 《苍穹思索》  刘泰安


 

台湾中国国民党将于10月18日举行党主席改选。下任国民党主席将主导该党明年地方选举和2028总统大选的整体战略与人事安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已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并曾公开建议交棒给台中市长卢秀燕,但遭后者婉拒。其实,民主政党的党魁职位本来就不应私相授受,朱立伦此举未免“枉作小人”了。

 

9月15日至19日党主席改选提名结束后,共有6名参选人,即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立委郑丽文、立委罗智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前彰化县长卓伯源,以及前国大代表蔡志弘。前4人被认为是“四足鼎立”,后2人则是“陪跑员”。

 

73岁的郝龙斌为国民党资深政治人物,曾连续两任台北市长(2006–2014)和两届立法委员(1996–2001),并多次担任国民党副主席,是这次参选人之中党內辈分最资深者。这也是郝龙斌第3度问鼎国民党党主席,之前于2017年及2020年先后败给吴敦义和江啓臣。

 

55岁的郑丽文为国民党中生代政治人物,曾任第7届(2008–2012)和第10届(2020–2024)国民党籍不分区立委。她的“战斗形象”非常突出,有“女战神”之誉。如果当选,她将成为继洪秀柱之后的第二位女性国民党党主席。

 

郑丽文于1988年加入民进党,积极参与街头活动,亦曾支持台湾独立;但2002年主动退党,2005年加入国民党,曾担任该党发言人、文传会主委等要职。有人指她“血统不纯”,但她或更敢改革国民党的酱缸陋习、宫廷文化、密室乔事的传统,成为党员们求新求变的希望。

 

55岁的罗智强也是国民党的中生代和“战斗蓝”代表之一。他擅长社群经营,宣称参选党主席的目的是“中生代掌舵、新生代领航”。


他从政以来参选高职的意愿强烈,例如2018年宣布参加2020总统选举,但隔年退选转而支持韩国瑜;2020年宣布参选台北市长,2022年宣布参选桃园市长,但两次都临阵打了退堂鼓。相信他这次参选党主席会坚持到底。

 

71岁的张亚中是国民党内“统派”代表人物,亲中立场十分鲜明,论述能力强,主张改革与制度透明,但属于党內非主流派。他曾参加2020年总统选举的国民党初选,但未能获得党内提名。他参加上一届(2021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以第2高票败给朱立伦。这次卷土重来,无论成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值得一赞!

 

这次国民党主席改选被视为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角力。保守派是郝龙斌与背后的朱立伦和赵少康的势力;改革派则是郑丽文、罗智强和张亚中。这4位参选人也反映更年轻的郑、罗对垒更资深的郝、张,各有千秋。

 

台湾中天新闻于9月20日主办了首场“国民党主席大辩论”,参选人张亚中、罗智强、郑丽文同台交锋,郝龙斌因故缺席,但答应会出席后续3场辩论会。

 

参与辩论的3人表现都在水准以上,攻防得宜。难得的是,他们的共识大于分歧,争论点到为止,不乏君子风度。

 

针对两岸关系,郑丽文和罗智强都坚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原则;张亚中则强调要恢复“国统纲领”,开启国共对话,希望在2027年谈出和平结果,作为国民党参加2028年大选的主轴。有趣的是,罗智强声称若当选,两岸政策方面将会多向张亚中请益。

 

"壹苹新闻网"截止9月22日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罗智强获得38.8%的网民支持,郑丽文33.5%,郝龙斌14.0%,张亚中6.6%,卓伯源5.5%,蔡志弘1.6%。

 

当然,民调只能供参考,并不一定准。毕竟,最终投票的是党员,而不是网民。国民党龙头之争,鹿死谁手?有待改选日揭盅!

 

标签:

2025年9月17日

有本事你来抓我啊!

2025/09/19  ● 南洋商报 《苍穹思索》  刘泰安


 

2002年上映的美国传记犯罪电影《Catch Me If You Can》,中文译名是《神鬼交锋》或《猫鼠游戏》,最符合其原意的中文直译是“有本事你来抓我啊”。

 

该片由好莱坞大导史匹柏执导,狄卡皮欧、汤汉斯等主演,剧情改编自1960年代著名诈欺犯阿巴内尔的同名自传,讲述一个天才罪犯,由16岁开始制做假支票,又成功冒充飞行员、医生及律师。


他20岁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抓获,但因为他实在太聪明,FBI放他出狱,还聘用他协助侦查假支票。电影叫好又叫座。

 

大马反贪污委员会首席专员丹斯里阿占峇基于9月9日指出,反贪会正调查前首相敦马哈迪与家人及伙伴在英国、加拿大、瑞士与日本拥有的资产,并向有关方面索取资料。

 

据悉,反贪会已经多次与设于伦敦的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NCA)旗下的国际反贪协调中心(IACCC)举行会谈,商讨此案。



反贪会援引《2009年反贪会法令》及《2001年反洗黑钱、反恐融资和不法活动收入法令》展开调查。

 


反贪会一旦获得完整信息,将启动法律程序,扣押及没收这些资产,务求所有非法获得的资产都能归还国家。这新闻无疑大快人心,期待反贪会能够一举拿下我国有史以来上最大的一只“老虎”!

 

马哈迪两天后(9月11日)作出回应。他在脸书发文说,他对阿占巴基的指控感到惊讶,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海外拥有资产。他也揶揄反贪会,若在海外找到属于他的资产,请告诉他资产所在,好让他去认领;拿到手后会把它们全部捐给穷人。

 

马哈迪的表态,不正是与“有本事你来抓我啊”的戏码,如出一辙吗?其实,如果他在海外真被查到拥有不义之财,政府都说了会充公和收归国库,哪里轮到他故作大方地捐给穷人呢?

 

令人发噱的是,马哈迪于今年1月12日上载一则短视频到社交媒体,显示他在住家翻箱倒柜找钱,还说“找了半天都找不到30亿令吉”,借此驳斥那些指控他在担任首相长达22年又22个月期间敛财的说法。

 

咦?他真以为拍个视频证明在家找不到什么钱,就能忽悠人们相信他是个清廉和没有敛财的前领导人吗?有句广东话说“做戏咁做”,戏假情也不真啦!

 

回顾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于2021年10月提醒”马哈迪,微软MSN 网站当时发布一份全球领袖财富排行榜,马哈迪坐拥450 亿美元(约1880亿令吉)高居全球第6大富有的领导人


换言之,4名大马首富郭鹤年的财富也抵不上他一人。纳吉挑战马哈迪做出否认或起诉MSN,以挽回名声。但马哈迪置之不理。

 

此外,马哈迪曾于2023年5月挑战安华出示证据,以证明指控前者拥有10亿令吉是真的,还说若找到那10亿令吉,就分一半给后者。

 

美国幽黙大师马克吐温有此精辟警句:“当真理还正在穿鞋准备出门时,谎言可能已经走遍半个世界。”反映世间上骗子猖獗的严重性。

 

有道是,真正高明的骗子是会说“真话”的骗子。这种骗子在谎话中掺杂几分真话,真真假假,叫人真伪莫辩。


他们撒起弥天大谎时不会脸红,信口雌黄也毫不心虚。他们可以当面指天誓日,义正严词,但一转脸,又可以把自己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众所周知,马哈迪一贯否认海外拥有巨额资产,并指责许多人认定他“很聪明地在海外隐藏了巨额财富”,但又提不出任何证据。

 

由此可见,“有本事你来抓我啊”就是他对反贪会发出的挑战,也是他藉以堵住悠悠众口的武器。

 

总之,马哈迪的海外资产疑团,只有两个可能性:


(1)收藏得好,难以追查。


(2)子虚乌有,查无可查。最终结果,拭目以待吧!

标签:

2025年9月10日

中国阅兵 世界冷热

2025/09/12  ● 南洋商报 《苍穹思索》  刘泰安

 

中国于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了其军事力量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举世瞩目,不在话下。


这次“九三大阅兵”,也阅出了当下世界各国与中国关系的冷热,妙不可言!

 

共有26个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国家派出代表出席了大阅兵,他们与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立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蔚为壮观。

 

最受注目的客人,非俄罗斯总统普丁莫属。他先去天津参加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后才到北京出席大阅兵,在中国共停留了4天,给足东道主面子。



当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正上演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中俄合作应对美国的霸权,应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被喻为“地表最强80后”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这是他当权以来首次出席多边外交活动,也是自2018年之后第5次访华,弥足珍贵。难怪他在观礼台上与普丁双双被安排站在习近平的左右身旁,备受礼遇。

 

最夠意思的是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他原本因国內发生大规模示威而有意取消行程,并已向中方致歉。但在局势渐缓后,他在9月2日晚赶往北京,及时参与隔天的盛典。他被安排站在普丁身旁,成为东盟10国之中最显著的主宾,足见北京珍惜他的友情。

 

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首次出席了大阅兵仪式,也是参与其盛的5个东盟国家领导人之一。其他出席的3国领导人是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和缅甸代总统敏昂莱。

 

安华也是在8月31日参加了我国国庆日庆典后下午飞往天津,先出席上合峰会,之后出席大阅兵,与普丁一样在中国停留了4天。

 

新加坡则派了副总理颜金勇出席,也登上观礼台看阅兵式,但不被列为官宣出席的26国领导人之一。


不知去年出任总理的黄循财为何不亲自出席如此盛会?但前总理李显龙于8月25日前往日本受勋“旭日大绶章”,则备受批评。

 

日本曾在二战时对新加坡进行过大屠杀,新加坡人怎可忘了历史上的血与痛?李显龙选择在中国纪念抗日胜利的大阅兵前夕接受日本勋章,这个时间点令人费解,非常不智!

 

最好笑的是印度总理莫迪。他于8月31日出席了上合峰会,受到中方隆重迎接,也会见了习近平和普丁,三人热情互动,成为传媒焦点。


但他于9月1日下午便匆匆飞离中国,缺席两天后的大阅兵。相信他是因为不满美国对印度征收高额关税,而赌气去见一见中俄领导人,但又怕进一步激怒特朗普而选择缺席大阅兵。不啻是贻笑大方。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出席大阅兵是意料中事,但他于9月4日酸言酸语地“祝福”习近平与中国伟大的人民度过节庆,接着嘲讽:“当你们密谋对抗美国时,请顺便向普丁和金正恩转达我最诚挚的问候。”妖里妖气,真顶他不顺!

 

欧盟国家除了斯洛伐克集体缺席北京的活动,可理解为西方国家不爽东方大国。

 

亚洲万面,日本抵制不足为奇,但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不顾国人非议而前去;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以个人身份出席。两人都勇气可嘉。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不出席,只派国会议长禹元植做代表,失去一次韩朝首脑互动的良机。菲律宾和泰国没人去,皆因中菲关系不佳和泰国政局动荡,情有可原。

 

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于1935年写有《念奴娇·昆仑》一词:“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表达了他对和平世界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90年后的今天,中国可以告慰毛泽东,但凭在大阅兵所展示的军事力量,足以震慑欧洲、美国与日本的好战分子不可造次,从而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远大理想!


注(*): 26国领导人为:

俄罗斯总统普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尼泊尔总理奥利、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缅甸代总统敏昂莱

标签:

2025年9月3日

特朗普痴迷和平奖

2025/09/05  ● 南洋商报 《苍穹思索》  刘泰安

 

美国总统特朗普痴迷诺贝尔和平奖,从其第一个任期(2017至2021年)便开始,今年1月20日步入第二个任期后,更对此奖急于求成,世人皆知!

 

自诺贝尔和平奖设立以来,迄今共有4名美国总统与1名副总统获得此奖,即第26任总统老罗斯福(1906年)、第28任总统威尔逊(1919年)、第39任总统卡特(2002年)、第44任总统奥巴马(2009年),以及第45任副总统戈尔(2007年)。

 

其中,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最具争议性。他上任总统仅9个月便获奖,未免太早,其后表现证实他根本德不配位!

 

奥巴马是美国史上最长的“战时总统”,即唯一一位两届任期內都一直处于战争之中的总统。他先后对7国动武,即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巴基斯坦、索马里和也门。


此外,他提出“重返亚太”的外交战略,其实是开了围堵中国的先河,还自诩为“太平洋总统”。

 

一个“战争总统”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极具讽刺,徒令诺贝尔委员会备受批评,并让和平奖的价值大打折扣!

 

这也难怪特朗普对奥巴马获和平奖极不服气,自认比后者更有资格获奖,因为“奥巴马什么也没做就被提名了”。

 

特朗普声称自己从第一任期以来就是“和平缔造者”,乃自卡特以来唯一没有在任内将美军投入海外战争的总统。


他于上个月中会见欧洲领导人时,吹嘘自己“终结”了7场战争,包括以色列与伊朗、印度与巴基斯坦、卢旺达与民主刚果、泰国与柬埔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以及塞尔维亚与科索沃。


白宫发言人也奉承地指出,特朗普上台6个月以来,平均每月促成一项和平协议或停火,早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

 

特朗普在调停战争的唯一败笔,就是持续3年多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他曾标榜自己若仍在位,俄乌战争根本不会发生。



他在去年竞选总统期间豪言壮语表示,“当选后24小时实现俄乌停火。”结果拖到现在,尽管他不久前先后会见了俄乌两国总统和多名欧洲领导人,依然无功而返,不啻是颜面尽失。

 

其实,特朗普很难令人信服他是个爱好和平的领袖。他重返白宫伊始就扬言要吞并格陵兰、控制巴拿马运河(甚至不排除动用武力)、削减对非洲援助、驱逐移民等;当前力挺以色列攻击加沙地带,比前任拜登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于今年6月以伊停火前夕,还下令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举世哗然。

 

此外,特朗普于8月26日表示,美国国防部或改名为“战争部”,因为他“不想只顾防禦,也要进攻”。如此“好战”的总统,应获颁“战争奖”,而非和平奖啦!

 

无论如何,诺贝尔奖的提名程序每年9月启动,隔年1月31日截止,10月10日公布得奖名单,12月颁奖。今年1月20日才就职的特朗普,已错过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截止日期,唯有放眼明年度之奖。

 

诺贝尔和平奖一向由挪威5人评审团決定。美国《华盛顿邮报》于8月25日报道,挪威评审团中至少3名委员已公开表示反对,让特朗普的获獎之路充滿不确定性。

 

无论如何,特朗普曾致电挪威财长史托滕伯格,私下请托,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由此可见他志在必得的态度。

 

我不禁联想起,善于挥舞关税大捧以“号令天下”的特朗普不久前警告中国必须向美国供应稀土磁铁,否则就要对中国加征200%的关稅。

 


以此类推,特朗普会否采取同样手法警告挪威,若不颁给他诺贝尔和平奖,就要对挪威从现定的15%关税,加征至200%,迫使诺贝尔委员会就范呢?

 


标签:

2025年8月27日

中国人永不原谅日本

2025/08/29  ● 南洋商报 《苍穹思索》  刘泰安

注: 本文写于8月27日、在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之前。8月29日在《南洋商报》见报时,编者将原稿标题《未忏悔,何来原谅》,也修改了不少文字。

我在8月30日观看了《南京照相馆》之后,将原稿略作修正与润饰,于8月31日再投电子新闻网站 Newswav (无稿酬)。9月1日刊出如下:


我在8月7日观看了中国电影《东极岛》。这是一部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实事件而改编的剧情片,揭开一段被尘封多年的海上大屠杀往事,致敬83年前震撼世界的平民英雄壮举。

 

1942年10月,日本军侵占中国浙江省舟山时期,从香港押送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货轮,在舟山群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中(那也是因为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日军将战俘封死在底舱,企图让他们随船沉没,甚至开枪射杀逃生者。舟山群岛之一的东极岛上一群中国普通渔民,冒死出海,在惊涛骇浪和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跨越国界的生死营救,最终救起384名战浮俘。他们以血性与人性之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历史篇章。


有一幕剧情是,一名战俘跳海逃生而被渔民救回島上。日军上島搜捕,滥杀村民(包括村长),恫吓屠村,逼迫交出该名战俘。

 

相信这幕情节是艺术加工,因为1800多名战俘中只逃了一人,日军却大张旗鼓去抓回,颇不合理。但这令人联想起,日军于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附近诡称一士兵失踪,发动了全面侵华、为期8年的“七七事变”战争。


我在8月30日又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剧情片。该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一群南京市民在战乱中躲进照相馆避难,冒险洗印日军屠城罪证照片,并将之公诸于世的感人故事。

 

日军于1937年12月攻占南京,采用各种残无人道的手段折磨杀害南京市民,包括纵火烧人、活埋、机枪扫射、姦淫妇女、举行杀人比赛等,无恶不作,持续40多天,屠杀了30多万南京市民,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伤痛!


 

还有一部电影《731》,原定在中国7月31日上咉,由于内容被指过于残酷而延期至9月18日,何时在我国登场尚未得知。

 

该片讲述日军于1931年发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成立“731 部队”,展开灭绝人性的人体实验,如活人解剖、细菌实验、毒气实验压力测试、四肢互换等。日军的残忍,人神共愤!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上述3部电影的推出时机,不乏铭记历史的政治意义。电影热映也引起网民针对“仇恨教育”、“我们没资格替先辈原谅日本”等议论。例如,前人犯下的罪恶,不该由子孙承担:抗战都过去80多年了,当代中国人为何无法原谅日本?


平心而论,历史的真相远比电影更残酷。反战电影并非鼓吹仇恨,而是警惕世人有关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中国人民迄今无法原谅日本,皆因其死不悔改的态度,包括意图掩盖或歪曲历史。历史不容忘却,唯有正视,引以为鉴,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旅美台湾作家丛甦早在1984年就曾撰文痛批日本媒体为“南京大屠杀”翻案,声称“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日本还竄改教科书,把对中国的“侵略”美化为“进出”,在“进出”南京期间歼灭了“一些”抵抗皇军的中国人。

 

她的反讽结语令人拍案叫绝:“故,广島长崎原子损伤压根儿不曾发生,纯属虚构!

 

从1990年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南京事件”为“捏造”,到2023年日本政要否认“大屠杀”的存在,再到年复一年內阁成员参拜供奉包括战犯在内的靖国神社等,在在说明日本从未反思己过,军国主义依然阴魂不散。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80周年纪念日,日本方面称为“终战纪念日”。令人担心,日本只承认“战争结束”,而非“投降”,意味着有朝一日,或会卷土重来。

 

日本首相石破茂于8月15日一项纪念活动中提及对战争“反省”一词。但日媒指出,致辞中“反省”的对象并非“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而是日本“走向战争的过程”。令人义愤填膺!


《南京照相馆》片尾中,邮差男主角临死前对杀他的日军摄影师所说的那句“我们不是朋友”,非常传神地反映了中日两国长期以来的恶劣关系,至今并无改善。


总之,只要日本一天不对侵华14年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切忏悔与道歉,相信中国人民不但不会在二战结束80年后原谅日本,800年后也不会!

 


标签: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