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专栏文章 (30/03/2006):
刘泰安
诞生于45亿年前的地球,历经漫长的7亿至10亿年无生命的阶段后,才在35亿至38亿年前出现了生命。地球上万物的生命,如何从无到有?意义何在?地球之外的宇宙,可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这是千古以来,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科学家所不断探索的奥秘,也是“生命科学”面世的缘起,其发展趋势,看来在本世纪必将大放异彩!
本月中旬,载送长子维捷和他在循中的3位同学,前往芙蓉中华独中报到,参加为期4天、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第二届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科学营。
拜读这项由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主办、并获得全马32所独中的200多位师生代表参与的活动的流程与内容资料之后,深感营会意义重大,值得推崇。
.
众所周知,本邦华文独中向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与素质,早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除了我国教育部之外)的肯定,并认可高中统考文凭为大专入学资格。作为华教坚强堡垒的董教总,重视及加强独中传统固有的数理科优势的努力,实令有送孩子到独中求学的家长倍感欣慰。希望董教总再接再厉,引领华教事业乘风破浪!
据知,生命科学早在远古年代,便已因应人们与疾病的斗争、饲养禽畜的农牧业,以及宗教迷信等活动而萌芽。现代生命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则始于16世纪。当时人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来研究生命的现象,并相继建立以生命为对象的生物分支学科,诸如: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
生命科学到了18世纪以后,迈入辉煌发展的阶段,产生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胚胎学等重要学科。19世纪则出现了微生物学、免疫学等,推动了20世纪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更具革命性的科技发展。
近10年来生命科学的飞跃猛进,尖端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已臻被喻为“挑战上帝”的地步。因为,生物工程学家运用“克隆”技术,成功以细胞核复制了动物。这种无性繁殖的技术突破,无疑等同人类揭开“生命天书的一页”,学习“上帝造物的语言”。一旦完成人类基因图谱,犹如“破解生命密码”,科学家几可“扮演上帝的角色”,有能力复制人类。只是,如此突破对人类社会,是福还是祸?有待争议。
日本著名画家兼散文家
东山魁夷(Higashiyama Kaii 1908-1999)(左图)曾指出:“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又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不存在什么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我发现,只有流转和无常,才是生之明灯。”
这位以画作气势恢宏、写作饱满哲理、风格平明蕴藉、境界恬静优美,而享誉世界的一代艺术家的心灵闪光,可供世人在致力推动生命科学、欲与天公试比高之际,驻足思索,掌握明灯,才迈步前进。
我认为,正如工程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即善用资源、造福人类的艺术;生命科学亦然,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即理解自然、丰富人生的艺术。
创造生命的副本(即复制生命),不应是生命科学的选项或方向,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因为,前者必将颠覆自然生态,破坏道德伦理,徒使人类社会得不偿失;而后者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以物为友,尊重自然,促使天人和谐共生,才令生命科学的发展光彩照耀!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