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甘地、金、池田
《鹰击长空》专栏文章 (16/03/2006):
刘泰安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近百年来,世上出现过3位成就非常之事、建立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他们是:印度圣雄莫汉达斯甘地(1869-1948)、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1929-1968)和日本佛教思想家、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1928-)。
尽管出生、成长、宗教与文化背景都截然不同,这3人却活跃于世界舞台,同样地致力于非暴力、人权与和平的奋斗,以个人行动改变社会价值,立下不朽之功!
甘地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与不杀生的主张,结合《圣经》和《古兰经》中的博爱思想,加上梭伦、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开创了一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他先在南非参加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3次被捕入狱,最终迫使当局作出让步。后在印度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绝食行动,反抗英国殖民政府,最终为祖国争取到独立。
在甘地“坚持真理”的运动中,最著名的一次是“食盐长征”。为了反抗“盐税法”,他领导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往丹地海岸自制食盐,虽然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还有2500名信徒在准备占领苏拉特盐场的前进途中,毫不反抗地任由警察用武力打倒,却完成了人类史上一次以心灵力量抵御恶法暴力的感人尝试。他毕生身体力行自己的名言:“暴力只是打着解决问题的幌子播下苦痛仇恨的种子,最终落得两败俱伤。非暴力则是用爱来解决所有的难题,最后让敌对双方都走向幸福。"
马丁路德金深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义的影响,是一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坚持不违法,强调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暴力行为”,而应有“精神力量对抗武力”的崇高境界。“通过暴力,你可以除掉一个杀人犯,但你不能铲除谋杀。通过暴力,你可以除掉一个谎言家,但你不能建立真理。通过暴力,你可以除掉一个仇恨者,但你不能铲除仇恨。黑暗不能驱逐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
他最早的杰作是,号召蒙哥马利全市5万名黑人,抵制巴士公司长达1年,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巴士座位种族隔离的条令。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率领25万黑人民众游行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他对群众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以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在这次大游行结束后两年内,当局先后通过了《民权法案》和《投票权法》,从此铲除种族歧视的遗患,和促进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
池田大作投身的创价学会,结合康德唯心主义哲学和佛教日连正宗思想与法华经。他成立国际创价学会(迄今有逾1200万会员、横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以佛法为根本、以生命哲学为基础,通过发展文化和教育,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提倡尊重人性的中道政治。他主张展开“人间革命”,强调社会实践,为人们谋求现实利益。他有此名言:“一个人伟大的人间革命,不但可以改变一国的宿命,进而能改变整个人类的宿命。”并为此信念而不断周游世界,与各国领袖、政治家、文化与学术界代表进行对话,探讨人类面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把佛法和平的信息广宣流布至全球。
他也是最早公开提出“实现日本与中国邦交正常化”的日本人,曾10次率团访华,为促进与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不懈努力。他对当前日本政界缺乏战争的反省怒不可遏,批评那是日本人“岛国根性”的宿业和“视野偏狭症”的表现。他不计国人毁誉,坚决反对战争,为和平奔走,致力于把“战争与暴力的世纪”改变成“和平与共生的世纪”的人本主义精神与贡献,备受国际肯定。
世人应感庆幸的是,这3位人道主义与和平运动实践者的理念与影响力,于今犹存并继续发光发热。例如:由甘地孙子阿伦(右图)创办的美国甘地非暴力研究所,从甘地遇刺50周年、马丁路德金遇刺30周年的1998年开始,每年1月30日至4月4日(两人的遇刺日)一连64天,在美国及世界各地举办题为“非暴力季节”的教育、媒体及群众的系列活动,旨在宣扬非暴力主义乃治疗、改变和掌握人们与社区命运的有力途径。
此外,马丁路德金的母校莫尔豪斯大学在1999年发起“甘地、金、池田展——和平建设的传承”,介绍3人的理念和一生的奋斗事迹,以便世人交流和承继他们的价值观和精神遗产,共同建设社会和改变世界。据知,这项展览迄今已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吸引了逾35万人观赏。
欣闻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将从今年5月至8月,在本邦与莫尔豪斯大学联合主办上述展览,在该会各地文化会馆巡回展出。这是一项值得国人不分阶层、种族与宗教,鼎力支持的文化盛会。因为,甘地、金、池田3位伟人所传递的一个重要讯息,即“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惟有彻底尊重每一个人、学习接受多元的思想与价值,才能建构一个宽容与和平的社会”,对我国不啻深具启发的意义,也为全民提供一次省思的良机!
标签: 创价学会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