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

安得天下无核武?

2007/09/18 南洋商报 ● 焦点论衡 刘泰安



“空中有百鸟飞翔之道,海里中有群鱼畅游之道;天上有繁星周转之道,人间有正义规律之道。这就是和平之道!"


上述箴言出现在日前(09/09/07)我与家人(随同居住的双溪龙镇及邻近的皇冠城两花园、三辆巴士逾百人)参观一项展览会后所获赠的一张纪念小卡上,作者是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


由该学会主办、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及和平与社会责任医师会协办的“从暴力文化到和平文化:人的精神变革”展,目前正在吉隆坡举行,并计划到全国巡回展出。此展有一特点,就是进行全国“禁止核武器”的请愿活动,将收集签名呈交我国政府,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踏出行动的一步。





本月初有则不太起眼的新闻实令世人捏了一把冷汗:一架美国空军B-52型轰炸机在8月30日竟然误载6枚核弹升空,从北达科他州飞到路易斯安那州的空军基地。据知这6枚核弹的威力大约10倍于二战时的广岛原子弹。

试想这架轰炸机不小心坠毁,美国中部有多少生灵会顷刻涂炭?这起意外虽无酿成灾难,却敲响核弹危机的警钟,包括核弹落入恐怖份子手中,或被厌世的飞行员用来使无辜人们陪葬(类似美国曾发生的数宗校园枪击案)等,后果何其不堪设想!


上述展览会阐明,当今世上约有2万7千个核弹头,其中5千个在高度警备中,随时可动用来摧毁全球一切的生命。目前核武器仍在不断扩散,人类面对灭绝的核威胁,显然与日俱增。

吊诡的是,当今对世界安全最具威胁的两个大国,就是世上惟一使用过核武的国家――美国,和惟一遭受过核武攻击的国家――日本。


拥有超强军事实力的美国,自己从未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以谋求绝对核优势,也坐视盟国如此做法,却迫使其他国家严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放弃核计划。美国国会在1999年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又在2001年宣布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就如该国至今不愿签署由联合国制定、为对抗全球暖化危机的《京都条约》一样,只求权利而不尽义务的霸者之道,实在令人愤慨。



拥有超强经济实力的日本,虽有和平宪法与“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 的制约,却有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的核电站,储存的大量核原料,足以生产2千至3千枚核弹头。日本核技术研究机构多达600多家,技术水平一流,完全有能力在极短时间内制造核武器和州际导弹。若非民间和平力量与其他内外因素的掣肘,日本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不无可能发生。


印度圣雄甘地(左图)说过:“现在,人类伫立在分歧点上,必须在‘暴力的弱肉强食原则’和‘非暴力的人类法则’两者中择其一。”世人齐心合力将与核武扩散息息相关的“暴力文化”,转变为朝向严禁甚至销毁核武的目标迈进的“和平文化”,显然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小国寡民的我们,能为反核不战的世界和平做些什么?人微言轻的我们,有可能将“暴力文化”转变为“和平文化”吗?创价学会认为这是可能的:“提供信息以了解情况以及分享警觉,是朝向达致此目标的首个重要步骤。传播警觉必会带来改变,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烈米特(Margaret Mead)(右图)有此名言:“不要怀疑微少有理想和坚定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这正是所有改变的原点。” 微小的一步,可绝不微小。


池田大作(左图)也有一句创价学会会员奉为圭臬的名言:“一个人伟大的人性革命,不但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转換全人类的宿命。”一人一小步,众志必成城。

核子时代和平基金会主席大卫克力格(David Krieger)(右图)在本月3日发表的《废止核武器的挑战》一文,提出5项建议,包括:了解(如浏览该会网站http://www.wagingpeace.org/及其他相关资讯),发言(如与家人、朋友和周遭人们讨论此课题),参加反核组织,发挥个人专长,以及坚持不懈。他强调,废除奴隶制度是19世纪人们的挑战,废除核武器则是当代至为重要的挑战,两者都需发挥无比的勇气和信念。


美国甘地非暴力研究所创办人阿伦甘地(右图)最常叙述的一则故事,来自他的祖父圣雄甘地:古代印度有个国王,梦寐以求地探索‘什么是和平’?全国没有任何知识分子能给他满意的答案。最后有人推荐他去见境外的一个智者。

国王往访智者,提出这个永恒问题。智者一言不发,到厨房抓了一把种子给他,指出答案就在种子里面。国王满腹狐疑地回去,把种子一一收藏在金盒子里,每天拿出来看‘答案’。他当然看不出任何端倪。

多日后国王遇到另一个智者,马上寻求指点迷津。智者解释道:“种子需要泥土、阳光、空气和水分,才会长出稻米来,滋润殿下与子民。这就是和平的意义。它必须滋润所有人的心灵,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倍增。”

跨越暴力、反对核武的展览会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它扮演着散播“变革的种子”的角色,世界和平的愿望能否“开花结果”,不正取决于我们的行动或不行动吗?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