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安
.
美国当今首屈一指的大报《纽约时报》在上个月22日,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刊登了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右图)写自河南开封的一篇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云烟》(左图),令人瞩目。我不禁好奇上网搜索,拜读全文。
文章指出,纽约市(左图)无疑是这个千禧年里世上最重要的城市,堪称非正式的地球首都,但美国人如果没有听说过在上一个千禧年世上最重要的古都——黄河沿岸的开封市(右图),那便是值得警惕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的辉煌盛世有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城市的繁华光景尤其如此。
纪思道以北宋开国之都开封在一千年前盛极一时,如今却沦落得又穷又脏,甚至连机场都没有,提醒美国人应该汲取两个教训:其一,维持科技优势和正确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其二,骄矜傲慢的危险性
宋太祖趙匡胤(右图)统一中国,建立宋朝后,汲取前朝教训,杯酒释兵权,强迫武官退休,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个政策有得也有失:得者避免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中央大权旁落局面的重演;失者造成国防武力削弱,无法抵御外侮,只能选择以岁币代替战争,用“金钱外交”来安抚辽与西夏等外敌,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所灭。
纪思道以北宋开国之都开封在一千年前盛极一时,如今却沦落得又穷又脏,甚至连机场都没有,提醒美国人应该汲取两个教训:其一,维持科技优势和正确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其二,骄矜傲慢的危险性
其实,如众周知,中国历史上两大辉煌盛世是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和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而非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台湾的连战和宋楚瑜在一个多月前相继率团访问大陆,都曾到西安观看再现唐朝盛世气象的《梦回大唐》大型舞台剧(左图)。大唐,确是中国一个梦幻的时代,也是一个空前强大的朝代,曾占世界经济二分之一,即使当今世上唯一超强的美国都难以相比!
.
但是,如果我们“梦回大宋”,追忆公元1000年的东方文明中枢的中国,便可发觉斯时西方文明所居的欧洲还在黑暗时代的当儿,神州大陆则刚刚结束五代十国53年的纷乱,正要开创中国历史上人文最盛的宋代。
宋太祖趙匡胤(右图)统一中国,建立宋朝后,汲取前朝教训,杯酒释兵权,强迫武官退休,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个政策有得也有失:得者避免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中央大权旁落局面的重演;失者造成国防武力削弱,无法抵御外侮,只能选择以岁币代替战争,用“金钱外交”来安抚辽与西夏等外敌,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所灭。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左图)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道:“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虽然他赞颂的是三国时代的风流人物,但他身处的宋代也不遑多让,出现了无数令人敬仰的文人雅士、忠臣良将,诸如:“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和曾巩,史学家司马光,理学家朱熹,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柳永,陆九渊,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
.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和罗盘,都是在这个时代诞生,分别在军事、书写和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了300年后才发生的西方文艺复兴。可惜,中国人只是把火药用在节庆时燃放烟花和鞭炮,以增添喧闹欢乐气氛,火药后来却被西方列强用来炸开中国的都门!
.
宋代的商业繁荣、经济蓬勃,不在话下。当西方还在以物易物地做买卖时,宋人已经普遍用钱来交易,可谓是头脑一流的商业民族。当时开封过着士农工商相互交流、雅俗共趣的丰富生活,证诸于1135年间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左图),纪思道也在文中加以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常说的“城市”,即城和市的连结使用,就是起源于北宋。世上最早的夜市,也是在宋代的开封。当时商店林立,摊贩遍地,交易从早到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夜晚,原来也被称为“鬼市”。
纪思道认为,古代中国的鼎盛繁荣,可归功于统治者的倾向成长、倾向经贸的政策和工艺发明;后来的没落衰弱,则可归咎于统治者的贱商重农,自得意满,不觉得世上其他国家还有可供学习的东西,那恰是走向衰败的开始。
我想,大宋虽然在重文轻武下成就了辉煌的文化、富饶的社会,以及令人响往的那个感性、优雅、闲适的中国人的千禧年代,但也最终付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亡国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今人常说的“城市”,即城和市的连结使用,就是起源于北宋。世上最早的夜市,也是在宋代的开封。当时商店林立,摊贩遍地,交易从早到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夜晚,原来也被称为“鬼市”。
纪思道认为,古代中国的鼎盛繁荣,可归功于统治者的倾向成长、倾向经贸的政策和工艺发明;后来的没落衰弱,则可归咎于统治者的贱商重农,自得意满,不觉得世上其他国家还有可供学习的东西,那恰是走向衰败的开始。
我想,大宋虽然在重文轻武下成就了辉煌的文化、富饶的社会,以及令人响往的那个感性、优雅、闲适的中国人的千禧年代,但也最终付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亡国代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