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06年8月22日

“终身学习”意义何在?


《星空思索》专栏文章 (24/03/2005):

刘泰安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左图)曾在《青春对话》一书中指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学习。目前是高资讯社会,一生中不经常学习的话,立刻就落伍了。终身读书、一生学习,这是今后领导的要件。”这就是一位当代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宗教思想家及和平人士,对21世纪的主人翁,溢于言表的教诲与期待。


马华公会在去年10月轰轰烈烈的推展了一顶名为“终身学习”的运动,宗旨包括“强国利民”、“提高国民竞争力”、“列为国家族群进步的重要发展策略与工作”等,至今方兴未艾。冷眼旁观,这项运动固然获得不少社团机构的响应,但也不乏类似“逃离政治”的物议

平心而论,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的政治和宗教应分离的情况不一样,政治和社会运动合一,实属天经地义之事,无可厚非。因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而“终身学习”绝对是“众人之事”。问题恐怕并非原则或是非,而是立场或角度。例如,只因这项运动是由某一政党发起和推动的,其他朝野政党人士就不见得有参与其盛的热诚。

或许,马华变更直接筹办有关活动的方式,改而鼓励、资助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学术或非学术性团体等进行这项运动,使之“非政治化”,成效会更大!
.

何谓“学习”?宋代大儒朱熹(左图)解释得最好:“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 万世师表孔子(右图)则强调:“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由此可见,人不可以无学,也不可以不学。

我认为,“学”与“习”,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如果“学而不习”,与“不学无术”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孔子的《论语》劈头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日本明治时代的启蒙大师福泽谕吉(左图)也认为:“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例如,我们的官爷们学到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作官、踏踏实实做事”和“公则明、廉则威”等为官之道的名言,却未能身体力行去实习,反而汲汲于“以权谋私、争功诿过”,那所学到的名言又有何意义呢?
.

此外,学习的目的,也非要认清不可。荀子(右图)说过:“君子之学也,以美自身(即使己完善);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即向人卖弄)。”英国哲学家培根(左图)也阐明:“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终身学习”的道理,显而易见。德国有此俗语:“世无老而不能从事于学问之理。”荷兰谚语则曰:“吾人一生须终始于学”。《礼记》有云:“学然后而知不足。”正因学无止境,所以世人无法不“活到老、学到老”啊!
.

另一方面,庄子(右图)的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难免会令人遐思:既然有限的生命无法追求到无限的知识,倒不如及时行乐还好?明代名著《菜根谭》应可解惑:“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虽好,但也须提醒自己,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邦有一个民间团体,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为其会员和公众人士,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那就是成立于1984年的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该学会举办过多不胜数的展览、表演、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推广与促进人文文化、教育、和平、哲学、宗教、艺术、人权、环保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良多,有目共睹。凡是参观或出席过的人士,都可作证。就以本周为例,便有两场公共讲座:即已在昨晚(周三)举行,由美国户田纪念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马吉德兰尼教授(Majid Tehranian)主讲《信仰之间的对话与和平的推广》,以及将在本周日举行,由印度圣雄甘地的孙子、也是美国甘地非暴力研究所创办人阿伦甘地博士(Arun Gandhi)主讲《我祖父的遗训》。

咦,创造生命价值,不正是“终身学习”的终极目的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